时代呼唤超级抗菌酶
2022年11月21日,全球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重磅系统性分析研
究。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是造成全球健康损失的重要原因,且正在变成全球第二大死因(
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在2019年,有5种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
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与50多万例死亡病例有关;3种细菌病原体相
关的感染性综合症分别导致超100万例个体死亡,占细菌感染死亡人数的75%以上。
中国会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高峰
警钟长鸣:2017年的临床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已高达1.12亿,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超过了35%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
心脑血管病变、失明、终末期肾病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威胁生命。
以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为例,2011年仅占上海长征医院终末期肾病的10%,而2016年已快速上升到30%,愈发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比
例。由于血糖管控不利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2015发布的《中国肾脏
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曾经发出警告:若不在特定人群范围内给予干预,未来10~20年,中国会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高峰。
hUC-MSC输注可改善血糖
中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提示hUC-MSC输注可改善血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降糖药用量,且无严重不良事件。
生命在于运动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旗舰期刊" Circulation "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Long-term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A prospective cohort of US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每周进行2-4倍的指南推荐量的中等或剧烈强度运动的成年人,死亡风险最
低。每周150-300分钟的剧烈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21-23%,每周300-600分钟的中等强
度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26-31%。
关注肾衰竭
肾衰竭代偿期:
设整个肾功正常时是100%,则此期 GFR 为正常的35%~70%(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来反映GFR)。此时肾的贮备力虽下降,但肾的功能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临床上无症状和氮质血症(即血肌酐正常)。但应指出,如单纯按肌酐清除率来分期,则各期之间可能会有交叉重叠。此时肌酐的值是:133—177umol/l。
肾衰竭失代偿期:
也称氮质血症期,简称肾衰竭,是慢性肾衰的序幕。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的21%~35%,肾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已有些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肾浓缩功能有轻度损害(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在一般情况下情况下,临床上无显然症状,易被忽视。此时肌酐的值是:177—442umol/l。
肾功能衰竭期:
此时也是比较严重的期了,此时的血肌酐已高达了400umol/l以上了。当GFR减少至正常的11%~20%时,机体的内环境已长期地、持续地不正常,出现显著的氮质血症,贫血亦较显然;浓缩功能显然障碍(等张尿、夜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纳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肌酐的值是:442—707umol/l。
尿毒症期:
已是最后一个分期了,即尿毒症期了。此时的血肌酐已高达了末期。当上述肾功能衰竭期更进一步发展,剩余的GFR仅为正常的10%以下,即出现尿毒症症状群,肌酐高,表现为上述肾衰的临床表现更显然,并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尤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突出。肌酐多少是尿毒症呢?当肌酐发展到大于707umol/l时,已说明是尿毒症末期了,此时,病人的肾功能已基本上彻底损坏。
外泌体
人是一堆细胞,细胞功能如何实现?它的业务员是谁?
外泌体:是直径约为30-150纳米,具有“杯状”或“碟状”形态,外侧含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由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到细胞外的腔内囊泡。其携带母细胞特征性生物信息分子,如蛋白、脂质、DNA、mRNA、miRNA以及Non-coding RNA等。外泌体表面标记蛋白主要有Alix,TSG101,CD63,CD9,CD81和HSP70;主要含有MHC I类和II类分子、热休克蛋白(hsp)、四跨膜蛋白、整合素细胞骨架蛋白以及一些生物酶类物质;被认为是细胞间分子交换和信息传递的生物纳米颗粒。
T细胞成为受益者,不需要端粒酶而延长端粒。
重磅研究:科学家们首先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启动了T细胞对微生物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结果他们意外地观察到,有些白细胞会通过一种叫做“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小颗粒向T细胞输送端粒。这些白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PC),它们通常的工作是把摄取、加工处理过的抗原展示到细胞表面,以便T细胞识别。但现在,它们成了端粒的提供者。
PD-1
PD-1被誉为神药,很多朋友用了都会问用PD-1之后大概多久起效?
答: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平均起效时间约2个月,此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起效的患者中,大约一半的患者是
用药两次就起效的,还有一半是在后续的治疗中起效的,用药4次以上,起效的比例翻番。坚持治疗,
耐心观察,至少打满4次以上,让子弹飞一会,可能就有惊喜。
抗PD-1治疗起效了,还要用多久?
答:研究显示至少再使用5次,有条件的话,指南建议可以继续使用至1-2年。分析显示,75%起效患者(
即上文所述,肿瘤缩小至少30%)继续用药后肿瘤还会持续缩小,且从首次起效到肿瘤缩小达到最大程
度的中位时间是3.6个月(约5个周期治疗)。肿瘤缩小越多,无进展生存期越长,因此要尽量追求达到
最大程度的肿瘤缩小(深度缓解)。
钠离子通道调节恶性和正常上皮细胞向血液中脱落
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钠离子通道调节恶性和正常上皮细胞向血液中脱落,并向远处器官转移。这一过程独立于肿瘤形成。因此,转移不仅发生在癌细胞中,也会发生在健康细胞中。该研彻底究改变了目前围绕癌症转移的思考方式。
因其记忆性特征及持久性抗肿瘤特
点,以TTSM细胞为基础和靶标的
过继T细胞疗法及PD-1+疗法可能
会成为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与临
床转化领域的下一个热点。
JCO重磅临床发现!
即使PD-L1低表达,接受PD-1治疗也
可获得生存期改善!| 中山大学肿瘤防
治中心研究团队。
结论:️好的方法,您尽管去试,千万不
可以放弃。
p53
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肿瘤抑制因子,可以通过检测并修复受损DNA防止肿瘤的发展。研究发现,p53功能异常将导致机体无法正确修复受损DNA,导致基因突变。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肿瘤存在p53基因突变。由于在维持DNA完整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家将p53称为“基因组守护者”。然而,p53如何保护基因组结构、功能缺失如何促进肿瘤发展的问题仍未阐明。
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p53的“守护者”角色对于预防肿瘤是否具有重要作用。数据证明p53突变伴随肿瘤染色体异常,而研究也显示正常p53蛋白调控多个生理过程,这可能解释为什么p53失活促进肿瘤。例如,p53可以促进已发展为癌前特征的细胞发生凋亡或程序性死亡。
另一个问题是p53丢失后为何出现基因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的假设是肿瘤抑制因子表达下降会导致基因突变随机累积。但是,凯特琳研究院(SKI)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挑战了这一假设,同时为p53“守护者”角色提供了更多见解。8月17日,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范式。SKI癌症生物学和遗传学项目主席、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Scott Lowe表示:“细胞失去p53时,我们看到的不是遗传混乱,而是遗传变异的有序进展,这实际上完全是可以预测的”。
重磅研究发现
重磅研究发现:慢性感染以及肿瘤中耗竭CD8+T细胞由一小群细胞簇TPEX细胞维持,该细胞簇共表达TCF1 CD62L 和转录因子MYB,可以自我更新,维持耗竭T细胞库,且与免疫检查点治疗相关。尽快补充被耗竭的T细胞将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基本原则。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并呈进展性、不可逆转性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ysfunction, ESRD)。ESRD的病理特征为肾纤维化,其显著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管间质胶原纤维沉积。
足细胞(Podocyte),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损伤诱导蛋白尿的产生被认为是肾小球硬化的核心事件。如何逆转肾纤维化是当今细胞医学重要方向。
因此,明确足细胞B7-1的特异性表达及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少人可以避免终生透析的痛苦欢迎研讨。
2022年8月17日,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Scott W. Lowe团队在Naure上发表题为Ordered and deterministic cancer genome evolution after p53 loss 的文章。该文章通过自创的p53突变追踪系统揭示了p53失活会导致基因组发生特定模式的改变,而不是随机发生突变。并且这一模式在人肿瘤中也存在。
重磅研究发现:慢性感染以及肿瘤中耗竭CD8+T细胞由一小群细胞簇TPEX细胞维持,该细胞簇共表达TCF1 CD62L 和转录因子MYB,可以自我更新,维持耗竭T细胞库,且与免疫检查点治疗相关。尽快补充被耗竭的T细胞将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基本原则
新华社客户端广州8月25日电(记者徐弘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4日宣布,该院相关团队牵头完成一项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危鼻咽癌患者,单独放疗可以替代同期放化疗,在疗效不减低的情况下,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马骏介绍,鼻咽癌高发于我国。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成为主流放疗技术,明显提高了鼻咽癌疗效!祝贺马骏同学是否成另外角度推测传统化疗逐渐边缘化?
脑细胞图谱
脑细胞图谱可能走进应用这项名为Seattle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Cell Atlas consortium(SEA-AD)的倡议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发布了首批发现结果,使用尖端技术根据其基因的作用对单个细胞进行分类。
研究发现扩大了我们对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改变的理解,并证明CD8+T细胞耗竭是通过暴露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介导的,并且与组织驻留记忆表型相关。T细胞耗竭是免疫治疗失败的关键。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造成衰老的重要因素。随着衰老过程DNA损伤的积累会造成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和组织器官衰竭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是DNA损伤的另一个重要的后果。炎症是衰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许多衰老相关疾病的驱动者。
北京时间6月28日,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上的一项
最新研究中,来自哈佛医学院乔斯林糖尿病中心领导的研究团
队发现,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可以消解肥胖引发的慢性炎症,同
时改善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而这
一过程依赖于棕色脂肪组织在寒冷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天然分子。
近日,来自美国Rejuvenate Bio公司的研究者发表了题为“Gene Therapy Mediated Partial Reprogramming Extends Lifespan and Reverses Age-Related Changes in Aged Mice”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衰老的小鼠中注射了携带有三个山中 (Yamanaka)因子基因的病毒。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平均活了18周,是对照组小鼠的2倍!更令人惊喜的是,小鼠体内的DNA甲基化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顶刊封面故事:封面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当孙悟空(NKs)识破美丽的小女孩是由一心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CTCs)所变,并要尝试将其杀死时,白骨精会通过假装楚楚可怜唤起唐僧(血小板)的悲悯之心来保护她,猪八戒(HLA-E)也被唐僧误导,以致最后阻碍了对白骨精的制服。科学+艺术
2023年2月23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Immunit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Monocytes re-enter the bone marrow during fasting and alter the host response to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不吃早餐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不利于抵抗感染,并可能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小鼠模型研究首次表明,不吃早餐会引发大脑压力反应,从而对免疫细胞产生负面影响。
|